一支支水袖牽動著城市的目光,一種種唱腔感動著新老昆山人。2019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7月21日拉開帷幕以來,兩周時間已上演5臺大戲、13場折子戲組臺。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家、名團、名劇齊聚鹿城,紛紛拿出“鎮臺”好戲,一時間昆山成為戲曲藝術家的舞臺、戲曲愛好者的樂土。這場被稱為中國戲曲史上最完整劇種的戲曲盛會,不僅在臺上向觀眾、向時代展現了戲曲的獨特魅力,臺下也形成了“來昆山看戲,來昆山看好戲”的熱潮。
不出家門賞遍“戲曲百花”
中國戲曲百家爭鳴,選材寬泛,既有帝王將相的陽春白雪,也有尋常百姓的家長里短。《百歲掛帥》的行腔優美、《白蛇傳》的悠悠深情、《鐘馗》的鏗鏘有力、《玉天仙》的笑中帶淚……諸腔雜陳、百劇競艷,讓廣大市民和戲迷直呼過癮。
今年的戲曲百戲(昆山)盛典除了在昆山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昆山當代昆劇院劇場演出,還赴開發區、巴城、陸家等區鎮開展惠民演出。7月23日下午,在開發區專場首場演出中,唐劇《人影》、詩賦弦《和睦家庭》、沙東落子《樓臺會》、哈哈腔《王小打鳥》、四股弦《忠保國》逐一亮相,贏得觀眾陣陣掌聲;7月26日、28日,山西省折子戲專場來到巴城,孝義碗碗腔《情系山里娃》、壺關秧歌《雇驢》、臨縣道情《菜園配》等10出折子戲輪番登場,吸引近千名戲曲愛好者觀看;7月30日,安徽省折子戲專場來到陸家,5個劇團分別帶來墜子戲《雪之夜》、嗨子戲《考官》、淮北花鼓戲《王小趕腳》、廬劇《浪子回頭》、貴池儺戲《孟姜女·洗澡結配》劇目,讓陸家百姓感受到了安徽文化的獨特魅力。百戲盛典實行低票價惠民原則,最低20元就能看一場演出,讓更多百姓不出家門就能賞遍“戲曲百花”,為火熱的夏日生活增添了一抹文藝亮色。
戲曲盛宴引來“百戲朝宗”
戲曲百戲(昆山)盛典是戲曲界的一次大閱兵、大排查、大梳理,計劃用三年時間,使我國現存的348個戲曲劇種用鮮活的舞臺表演方式集中亮相,這在我國戲曲史上是一個創舉,是新時代戲曲發展的精彩亮相,具有摸家底、催生機、傳精粹、看問題、尋對策的多重意義。作為文化史上史無前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活動,今年的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吸引了一眾劇團“掌門人”、劇種“掌舵人”前來“昆曲故里”“朝圣”,“梅花獎”“白玉蘭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紛紛為活動點贊。
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黃新德說:“中國戲曲的發展,既要有‘大艦隊’,也要有‘小舢板’;既要包容‘正規軍’,也要接納‘游擊隊’,昆山承辦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彰顯了作為‘昆曲故里’的使命擔當,功德一件。”
孝義市碗碗腔劇團演出有限公司劇團負責人郭文明說:“帶領劇團參加展演,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這輩人能夠在‘百戲之祖’昆曲的發源地展演,接受盛大規模的沐浴和洗禮,我們是時代幸運兒。”
除了精彩的演繹與祝福,演出前各院團還帶來“看家寶貝”,禮獻昆山戲曲百戲博物館,共同祝愿戲曲藝術源遠流長、盛世流芳。從珍貴樂器到服飾道具,從典藏手稿到影像資料,每一樣每一件都寄予著各劇團的深厚情誼和美好祝愿,也為戲曲藝術在“昆曲故里”傳承發展播下種子。
觀戲熱潮引發“輿論場”效應
去年,第一屆戲曲百戲(昆山)盛典成功舉辦在全國戲曲界掀起了一股觀看戲曲演出、探討戲曲傳承、關注戲曲發展的熱潮,共吸引了5萬名觀眾到場觀看,網絡觀看超100萬人次,微博閱讀量超1.1億。今年舞臺上精彩紛呈、爭奇斗艷,劇場外媒體和社會密集發聲,引發出巨大的“輿論場”效應。
開幕式當天,各大直播平臺競相發力,直播點擊總人次達到6999601次。其中,快手、kk直播和一直播的點擊量名列前三,分別為2483000次、1512800次和829600次;7月20日到7日25日,戲曲百戲(昆山)盛典相關新聞發布數量超過6000條,其中7月22日是信息發布的最高峰,媒體發布信息量為1914篇(條);新增南腔北調“抖”是戲——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官方抖音挑戰賽活動,每天收到全國各地抖音網友上傳的各類視頻,視頻播放量不斷刷新,截至目前播放量已突破6200萬次。此外,新浪微博端對事件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話題#百戲昆山盛典#累計閱讀超2.5億次、討論超2.8萬次,為展現“昆曲故里”文化擔當、激發各個劇種的獨特魅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推動戲曲藝術繁榮發展提供了良好平臺。